換主管對很多上班族來說,是件煩惱事,跟換工作相差不遠;如果跟新主管相處的化學反應不對盤,得心應手的工作,隨時變得棘手非常。
最近母公司派來新主管,他不是本地人,工作習慣、認知、文化差異很大。母公司在原地域是家有名氣的金融機構,很多人都爭著加入。他說以前的下屬工作時間是「996」,朝九晚九,星期一至六,休假時主動回訊息;對主管必恭必敬,奉行「主管說了算」的宗旨,非常配合主管指示。
近日辦公室內不時會聽到同事抱怨新主管難相處,認為自己的想法總是對的,採用母公司的做法最好,同事解釋因地域或法規等不同,有些實行起上來會有問題,但他聽不入耳兼且會面露不悅之色,認為同事不配合他。
工作間的負氣壓很高。但是,始終都要上班,除非你有資源耍酷說「我不幹了」!
在Josh Kaufman的「不花錢讀名校MBA」一書中,他提到了“Communication Overhead”溝通成本的概念,意指用在與團隊成員溝通,因而無法真正工作的時間,我讀的時候沒有很深的印象。
最近去理髪,跟理髮師聊到辦公室的狀況,他說平日有兼差開車接送過境旅客,談到有些客人覺得自己高人一等,跟他們說話的確不太好受。不過,他說是以做生意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,就是要積極令客戶開心滿意,跟上班族面對老闆或主管的關係不同。
嘩!Bingo!想不到我的理髮師能夠說出這樣有智慧的話,這不就是減低「溝通成本」的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麼?
與新主管相處了幾個月,同事都開始減少向主管提出自己的想法,怕被打槍又壞了心情,不如簡單以「收到」二字回應,盡力執行,做不到才「冒死」跟他報告!於我來說,既然要在這家公司待下去,我用了3招改善與新主管的關係:
以「業務思維」經營上司下屬關係
我們很多時期望主管會專重同事感受。因此,期望落空時覺得是主管做得不夠好,內心有氣不想主動努力改善關係。如果採取「業務思維」,把自己當作是他的客戶經理,他是我的大客戶,一切事情就簡化了為服務好客戶,情緒的負擔就成了推動滿足客戶需求的推動力,兼且能夠笑面迎人(是客戶喔)!
找出主管喜歡的溝通模式
報告時觀言察色,過後回檢溝通過程在什麼情況下順利、或踩了地雷。幾次後發現他是大腦轉速快,有想法就不吐不快;但又不能不回應他的想法,結果是無法聚焦討論自己提出的建議及理據,甚至被要求加碼研究更多選項,非常洩氣!
之後我選擇了花時間寫建議書,先站在主管的立場想他要什麼,分析不同選項的利弊,再清楚交代建議方案的原因及好處。他可以留待少些干擾的時間,看建議書完後再給我反饋,溝通變有效率多了。
以「客」為先,搞清楚主管的做事原則,以他的優次為自己的工作優次
客戶要賺錢,主管要拼績效,尤其新官上任,成績一定要亮眼。要經營好跟主管的關係,就要主動配合他的做事原則,對他最重視的工作交出成績,幫助他成功。
主動報告工作進度,讓他放心,遇到難題時也比較容易需爭取他的幫助。
掌握以上3點,減低與主管的溝通成本,努力經營與他的關係,就算未能賺到紅利,也令到自己的工作平順一點,日子好過一些。